發佈日期:2018年7月22日
「魏海敏 她和她們」特展
展場中規劃了『多媒體互動裝置』、『魏海敏起居室』、『魏海敏紀錄片』、『范毅舜攝影展』、『後台人生』、『百變旦角』等展區,透過各個展區的主題呈現,就像拉開魏海敏的人生布幕,為觀眾揭開她一層又一層的神秘面紗。
特展時間│6/30(六)-7/29(日) 10:00~18:00 (每日開放,免費參觀)
特展地址│臺灣戲曲中心臺灣音樂館B1 (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
《鳳還巢》
朱千歲冒名迎娶,程雪雁頂替出嫁,
穆居易從戎平亂,程雪娥彩鳳還巢。
明朝時,告老還鄉的兵部侍郎程浦生有二女,長女雪雁容貌醜陋,憨態舉止常令人發噱;次女雪娥貌美動人,溫柔大方,卻是側室所生,不受程母喜愛。某天程浦與千歲朱煥然出遊,遇故人之子穆居易,年少英俊,頗有才氣,想把雪娥嫁給他,約定穆生於壽宴時到府一聚,並私下囑咐雪娥隱於屏簾後偷覷,想促成兩人婚事。奈何程浦夫人,偏愛雪雁,欲先嫁雪雁。
壽宴當日,朱千歲、穆居易先後前來祝賀,是日穆生受程浦之邀留宿府中,說明欲將雪娥許配給他,並擇定四月初二成親。怎知雪雁亦愛穆生俊秀,竟冒雪娥之名,夜訪穆生。穆驚其貌醜,倉惶逃走,中途遇朱千歲,受其贈銀兩而去。而朱千歲亦垂涎雪娥,得知穆居易逃走,程浦又因受朝廷起用,離家赴軍平亂,欲趁此良機冒穆名迎娶。孰料待迎娶當日,程老夫人改以雪雁代嫁,於是兩相冒名頂替下,誤湊成了一對「佳偶」。
適地方草寇作亂,程母到鎬京投奔朱千歲,雪娥認為朱行為而不端不願跟隨。後程浦平亂有功,接雪娥至軍中,穆居易亦投軍於此,程浦欲重提婚事,由洪功、周監軍說媒主婚,穆居易百般無法拒絕之下只得允婚。洞房之夜,穆居易無奈說出昔日驚醜之事,經洪功與周監軍調解,始知是誤會一場,解開僵局終成眷屬。又朱千歲遇難被劫,偕程母、雪雁來投,一番波折後,終於全家團圓。
《鳳還巢》在中國傳統戲曲中,是難得的喜劇,說的是陰錯陽差的婚姻,用許多詼諧逗趣的橋段來串聯。劇本由齊如山據清代傳奇《循環序》改編,梅蘭芳大師於1929年在北京首次演出,情節循環相扣、輕鬆巧妙,為行當齊全的”群戲”。梅大師會在一期公演中,安排一場《鳳還巢》,作為歇息,一般都說這是齣「歇功戲」。
劇中的程雪娥性格溫婉,知書達禮又孝順,雖然母親早逝,幸得父親疼愛。在父親告知將她許配穆公子,並要程雪娥暗中偷覷穆居易的情節,白口與表情非常特別。先不經意的偷看,而想仔細再看,最後怕人發現,趕緊離去前又忍不住回身再看。從眼神到身段,輕盈柔美,將程雪娥的心情和形象,鮮明生動地顯示出來。面對程夫人讓姊姊雪雁代嫁的變故,只能默默忍耐,唱了一段﹝南梆子﹞,表達煩悶無奈之情。也因為她不吵不鬧,不強求爭取的性格,才成就這段陰錯陽差。
獲知朱千歲冒名娶了程雪雁,心境轉折的念白及動作,都是梅派青衣少見的青春、輕快。「那日,朱千歲前來與爹爹拜夀,我也曾見過一次,長得…哎喲呦…那樣的醜陋,與我姊姊麼……真可以稱得是一對女貌郎才!」梅葆玖老師在演出這場戲時,跟著念白笑出聲音來,非常的可愛,充分展現出程雪娥的青春氣息,及個性大度、明亮。
程雪娥更有著正面且勇敢的形象,不陷入無謂的煩惱,也不盲從失了主見。得知穆公子逃走,以為他不滿意婚配,又猜想可能與姊姊夜探書房有關,無從探詢虛實,也就先放下不胡亂猜測。之後,母親要投奔朱千歲避難,她維護自身清白不肯同行,此時,一大段﹝原板﹞轉﹝流水板﹞的唱段,「那一日他來將我騙,幸中母親巧機關。如今若再去重相見,他豈肯將兒空放還。」「明知陷阱需防範,軍前尋父訴根源。」委婉中帶點嘲諷,同時也堅定的表明意願。
《鳳還巢》自1929年首演至今,已成為梅派傳承的重要劇目之一,劇中幾大段唱腔華麗明快,是梅派唱腔中廣為流傳的著名唱段。梅蘭芳大師將「作表」融入人物性格,鮮明而富有層次的表演,隨著細節轉換,各自有不同的身段,看似演員下意識的小動作,其實都是大師精心設計琢磨而成的表演典範。
《太真外傳》
唐明皇至太真宮賞花時偶遇道姑楊玉環,驚其美貌,冊封貴妃,玉環又得賜浴華清池,深受寵愛。七夕之夜,二人在長生殿乞巧盟誓,唐明皇自此怠忽國事。後導致安祿山造反,聖駕倉皇出逃,途經馬嵬坡,將士怒殺楊國忠,並請唐明皇殺玉環,玉環只好以三尺白綾自盡。戰事平息後,唐明皇對玉環日夕思念,魂牽夢縈,終於在夢中相會。
《太真外傳》為梅蘭芳大師在1925年根據《長生殿》傳奇改編京劇,分為四本,自〈入選〉至〈夢會〉凡十餘折,蔚為大觀。音樂由徐蘭沅、王少卿精心設計,創新許多板式和極為精采之唱腔。如:[反四平][二黃碰板三眼][反二黃]、高拉低唱的[四平調][西皮二六]等;其中還編配了京崑曲牌,如:[春日景][雁兒落]等,並安排舞蹈身段,如:華清賜浴及霓裳羽衣舞,更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立體動人,且開創京劇“連本”形式之先例。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首屆旦角名伶票選活動中,梅大師則以《太真外傳》拔得頭籌,贏得“四大名旦”之首。而《太真外傳》連演四本才能完整,又因裝台複雜,故梅大師不輕易演出。
在海光時期,有票友從美國找到《太真外傳》劇本,海敏如獲至寶,就在並演出,排演若干次,深覺唱腔優美,情節安排處處顯現玉環美的一面,也凸顯梅大師舞台雍容華貴的魅力,但需三天才能演完。
1994年,為了慶祝梅蘭芳大師百年誕辰,梅葆玖老師恢復「梅劇團」、成立「梅蘭芳基金會」,將梅大師在1920年代創作的《太真外傳》恢復演出。為因應現代觀戲的習慣,請劉元彤老師(梅大師弟子)導演將原劇本重新刪節,改成一個晚上的大戲。感恩梅老師的信任,讓我參與修改創作過程,從劇本修編、刪減、重編唱詞、演員整體服裝造型設計、舞台燈光等,並和老師同台演出楊妃。整整工作二個多月,終於圓滿呈現,圓了老師紀念父親的心願,師徒同台也成為一段佳話。
• 魏海敏 (1996)。水袖與胭脂 魏海敏的舞台生涯 (初版)。出版﹕商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魏海敏 (2006)。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初版)。出版﹕積木文化。
• 梅葆玖、魏海敏、馬長禮、梅葆玥、陳志清《太真外傳》1994年北京保利劇場全劇 http://compaign.tudou.com/v/599700397.html
• 羯鼓:是古代龜茲樂、天竺樂、高昌樂、疏勒樂的樂器,源出羯。是唐玄宗至愛的樂器,稱其為「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為比」。
《貴妃醉酒》
唐明皇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期,貴妃備齊酒筵候駕,不料等待多時,唐明皇車駕竟不至,乃忽報皇帝已幸西宮梅妃矣。楊貴妃聞訊,失落懊惱,酒入愁腸,酩酊大醉,夜深始倦極回宮。
《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於清乾隆時花部地方戲《醉楊妃》的京劇劇目。舊本影射嬪妃久居深宮,孤單寂寞,與太監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慾;後經梅蘭芳大師整理,從美學角度修正,脫胎換骨成為「三千粉黛,為君王一人」的後宮心情寫照,表演出傳統女性一生幸福繫於一人之手的悲哀,讓角色立體富有生命力,是梅派經典劇目之一,也是梅大師晚年最喜歡的二部戲之一。
貴妃一出場,頭戴鳳冠身著鳳衣,雍容、端莊、華麗。出場的六句﹝四平調﹞,手執輕盈飄逸的花扇,在扇子的開、闔、托、轉中,邊唱邊舞,創造出貴妃的典雅藝術形象。為表達貴妃的醉態,融匯京劇身段之美,還有嗅花時的「臥魚」、銜杯時的「鷂子翻身」與「下腰」等高難度身段。
對我而言,這齣戲最難的不在臥魚或下腰這些動作,而在於貴妃醉的程度。例如知道唐明皇不能來赴宴後所飲下三杯酒,一杯要比一杯醉的層次感,更是考驗演員的功力。而眼神的變化在此劇更是重點,從赴宴時滿腔期盼欣喜的眼神,到聽聞唐明皇爽約後嫉恨、空虛、寂寞的眼神,乃至借酒澆愁後,從微醺、酣醉到渙散。有時候,演員的觀察力比真實的體驗還要重要。我自己是不喝酒的,為了演出這齣戲,就很仔細去看別人醉酒的模樣,揣摩喝酒的感覺,才能讓自己的眼神有戲。
梅蘭芳大師也提過,他之前不懂為什麼要有臥魚這樣的姿勢,直到看見朋友醉態才能體會。京劇的程式化表演,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一開始可能沒有這樣高難度的動作,而是從零開始,經過不同人演繹,才讓這門藝術豐厚起來。
楊貴妃的美豔與高貴,為唐朝標示出美的價值與典型。後宮三千,如何脫穎而出?相信她是憑藉著文學與音樂的才華,贏得君王寵愛帶笑看。
《霸王別姬》
楚漢相爭,韓信在九里山設下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突圍不出,營中聽得四面楚歌,疑為漢軍已盡得楚地,乃與虞姬飲酒作別,慷慨而歌,虞姬作劍舞,為免拖累項羽,先自刎而亡。
此劇源於《西漢演義》,齊如山為梅蘭芳大師重新編寫劇本,根據明人沈采《千金記》為底本,參考同治年間的劇目《楚漢爭》,改編為京劇歷史劇。1922年2月梅蘭芳與楊小樓在北京公演《霸王別姬》。梅大師為了演好虞姬,不僅專門請了一位武術老師,學習太極拳和太極劍,還練習了京劇中舞劍和耍劍的功夫,最後揉成了這一段﹝二六板﹞唱段加上﹝夜深沉﹞曲牌,虞姬手中寶劍上下翻飛,英姿颯爽。楊小樓為了吟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如何加進身段,亦日夜苦思,終於想出「潑酒」這一妙招。一台好戲,除了好的劇本,更要有敬業的演員。《霸王別姬》遂成為梅派青衣的代表作之一。
我最喜歡虞姬的宅心仁厚。當我看梅大師晚年拍的電影,將虞姬塑造成對天下百姓充滿悲憫的角色:即使短短一段霸王困於垓下,虞姬舞劍自刎的情節,那訣別悲傷的情緒,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足以讓人熱淚盈眶。
我在小海光快畢業前,學校曾請來秦慧芬老師(梅蘭芳弟子)教演,年輕的我,還未能掌握虞姬深沉有次第的情感變化,現在看來,當時的演出就像白開水一般。
跟梅葆玖老師學戲後,再重新認識角色。梅派戲中的虞姬,是有見識、有智慧的成熟女子,沒有激情、誇張的動作,呈現出的是中性悲壯的氣質。梅老師扎扎實實的從眼神、動作一個個指導,點出每個身段背後所蘊藏的意涵,及這齣戲底層的精神所在。經過多次的演出,我逐漸體會到,為什麼梅派戲裡人物比較自然真實,對虞姬有了不同以往的體認。
在戲中,有一段南梆子,是在霸王戰敗歸來,醉臥在帳中,虞姬到帳外巡視,看著山河、星空,聽到了士兵的哀號,對照四周的慘烈環境,引起內在很大的悸動。想到跟隨出征的士兵,連年征戰,與父母妻兒分離,到底這場戰爭要打到何時呢?這種無奈,引得虞姬對戰爭的深惡痛絕,在這段口白中,我最喜歡最後兩句話:「千古英雄爭何事,贏得沙場戰骨寒。」
「寒」拖長音,猶如心在顫抖,非常淒美。緊接著聽到敵營楚歌,深知霸王大勢已去,最後含淚帶笑,為霸王舞劍一場,自刎明志,以絕項羽戀念。
虞姬與項羽,兩人間是互敬互愛的知心相惜,而不是纏綿悱惻的親暱,在舞台上互動看似有距離,其實,她時時以「眼神」表達關切與愛憐之意。她悲天憫人、善良仁厚,對夫君忠誠包容,一代美人香消玉殞,令人唏噓,也深感敬佩。
梅蘭芳大師為虞姬設計的服裝,魚鱗甲外罩斗篷,頭戴如意冠,嫵媚中帶著一股英氣。
和吳興國在法國羅宮前合影。
1994年8月,當代傳奇劇場應法國巴黎「夏日藝術節」之邀,於皇宮前演出《霸王別姬》。
● 梅蘭芳(2014)。梅蘭芳回憶錄(上) (初版),第794頁。出版:思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魏海敏 (1996)。水袖與胭脂 魏海敏的舞台生涯 (初版)。出版﹕商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魏海敏 (2006)。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初版)。出版﹕積木文化。
《宇宙鋒》
秦二世胡亥寵任奸佞趙高,而趙高則有一女兒趙豔容,嫁予匡扶為妻。然趙高因匡家不肯依附於他,想找機會陷害。找人偷取了匡家所藏之御賜寶劍「宇宙鋒」,假意行刺胡亥,並遺落劍於宮中,以此物嫁禍。匡門一家遭滿門抄斬,唯有匡扶瞞過搜查得以倖免,假扮趙忠乃與趙豔容返家,趙豔容為瞞過眾人耳目,仍為匡家載孝。
趙豔容希望匡家能獲得赦免,勸說趙高修本上書,免去匡家之罪,二人在燈下修本之際,胡亥來到趙府,窺見趙豔容絕代姿色。知道是匡扶之妻後,胡亥以匡扶已死為由,欲強占趙豔容,命趙高明日將趙豔容送入宮中。趙豔容得知後不肯依從,在啞奴的暗示下,抓破花容,假作瘋顛,與趙高胡言亂語一番,趙高莫可奈何,只得明日金殿面君再想良策。隔天,趙豔容到了金殿,以瘋作勇,怒罵君王朝政無道,胡亥見狀本欲治趙豔容之罪,豈知趙豔容依舊嬉笑怒罵,胡亥以為真瘋,莫可奈何,只得放趙女回還。
《宇宙鋒》又名《金殿裝瘋》,為梅蘭芳大師取材自漢劇、徽劇,於1928年改變成全本《宇宙鋒》,幾十年來不斷琢磨提煉,使人物深化,演、唱藝術高度融合,成為一齣唱、表極為精深的典型的青衣戲。晚年,梅大師較常演出〈修本〉、〈金殿〉兩折。
這齣戲是梅大師最喜愛、最常演的二個劇目之一(另一為《貴妃醉酒》)。每次公演都會貼出這戲,但此戲較冷,能接受的觀眾有限,票房都不好。這齣梅派獨有的經典戲目,在演出機會越來越少的現在,我挺憂心這戲是否能傳承下去。
1995年,我在北京辦專場,即選擇此戲與《貴妃醉酒》演出,還得到大陸演員最高榮譽的「梅花獎」。《宇宙鋒》是我刻意要在北京獻演,梅葆玖老師給了我更多的指點。趙艷容面對父親把她獻給皇上的要求,她的怒不可遏、又急又慌;在父親的威嚴下,反抗無用,冒險裝瘋。在這裝瘋的過程,要有很多層次的情緒舒展,兼顧每一層面,與自己、與啞婢、與父親、與秦二世、與觀眾等等。梅老師為我把戲細說了好幾遍,親自教導唱腔、表情及怎麼做動作,掌握梅派的風格,將趙艷容的內心情感,細緻、準確的刻劃出來。也因為這樣,才能得到評審委員的肯定。
「有道是先嫁由父母,後嫁由自身;此事只怕就由不得你了。」趙艷容面對父親逼嫁,不願屈服就範,勇敢表述力爭;身陷難以脫身的關頭,拚死一搏,堂堂正正數落秦二世的不是,深明大義、直言勸諫的氣概,更是傳統女性少見。
《穆桂英掛帥》
宋王寵信奸臣,佘太君辭朝返回河東故里。二十年後,西夏番王造反。佘太君憂國心重,差穆桂英一雙兒女,楊文廣、楊金花進京打探消息。二人到京,時值朝中比武選將。楊文廣乘機下場,刀劈王倫。宋王得知他是楊家後代,赦免其罪,賜印命其母穆桂英掛帥出征。穆桂英年過半百,念及國家為亡,頓然振奮,更鎧甲,點眾將,率領大軍出征。
《穆桂英掛帥》為梅蘭芳大師於1959年改編自河南梆子,是晚年最後創作的一齣戲。當時是梅大師各方面最成熟的狀態,這戲的唱腔已經是梅大師「簡、繁、簡」三階段的最後,在簡單中,蘊含深厚氣韻,使人感受到穆桂英中年以後的成熟與智慧。
穆桂英第一場出來,完全是個家庭主婦的模樣。聽聞西夏犯進,一股氣上來,女英雄架勢微露;思及卸甲退隱二十年,氣又平復下來。不願意兒女去探消息,怕他們被欺負,但熬不過佘太君之勸及兒女的懇求,只好妥協。
「小兒女探軍情尚無音信,畫堂內獨自個暗地沉吟。怕只怕奸佞臣又來尋釁,損折我楊家將累代英名。」
第二次上場,四句西皮慢板唱腔,簡單中,有極大的爆發力。在這折〈捧印〉戲中,為全劇最重要的轉折,兒女把搶來的帥印丟到她的面前,猛然接印的那一剎那,想起國仇家恨、宋君刻薄寡恩,不願再為朝廷賣命;想到這方帥印關乎國家安危、千萬黎民百姓的性命,滿是沉重。後來還是在太君的勸說下,重新燃起為國報效之心。
穆桂英決定掛帥上戰場後,心中複雜的思緒,梅大師沒有設計唱段,只用各種身段來表達。藉由承接帥印,身子一個微微下墜的動作,眼角一抬、凝視遠方,便將這一肩沉重表露無遺。接下來,就是全劇中最關鍵的「九錘半」鑼鼓點設計,呈現接下帥印後,內在的掙扎;突然想起自己不再年輕,當年征戰沙場的同伴多已不在,如今再上戰場,是否能殲滅敵人。兩番強烈的肢體動作,以邊翻水袖、邊做身段,朝前直指前衝,突顯當年衝鋒陷陣的英武。所有動作在這「九錘半」之間完成,每演到這裡,整個文武場的鑼鼓節奏似乎在我血脈中奔放,同時間,那一股英氣豪情,也激動地從隱藏的角落被激發出來。
第三次上場,穆桂英紮上大靠,手抱寶劍與令旗,面對眾將士,以及久未上戰場的夫婿楊宗保,還有已漸成年的兒女,內心百感交集。穆桂英在出征前,給予初生之犢的文廣下馬威,讓他瞭解上陣殺敵不是簡單容易的事,同時樹立軍威、整頓軍紀。最後,在馬嘶、戰鼓、號角聲中,穆桂英靜靜背手回身、立在舞台中央,傾聽熟悉的鼓號聲響,昔日的英雄氣概已寫在臉上。
這戲,穆桂英戲份不多,難度在身分;她是一個有重量的角色,卻又內斂,氣度不易揣摩。拜師之後,1993年在北京首次專場演出的三齣戲,其中之一就是《掛帥》。當時,光是為了「九錘半」的動作,梅葆玖老師就教了好幾天。這直衝向前的動作,打破了以往京劇「先左再右」、「先前再後」的S型肢體原則,也打破旦角一切動作美化的原則,因為穆桂英已經五十歲,人物塑造已趨向中性。梅大師巧妙的安排,讓鑼鼓點替人物說話,也讓穆桂英的心理轉折有了很貼切的襯托。
成功的人物塑造,單單透過「動作」的拷貝,是無法與觀眾交流共鳴的。1993年開始,我演了很多場的《穆桂英掛帥》,每次都是戰戰兢兢,一次又一次體驗這個角色,期許這戲能更成熟完整。
《生死恨》
北宋末,金人南犯,士人程鵬舉、韓玉娘先後被金將張萬戶擄作奴隸,並強令二人婚配。婚後,韓玉娘力勸程鵬舉逃回故國,被張萬戶聞知,怒將玉娘轉賣予瞿老丈。臨別時,程鵬舉被人趕開,遺落一鞋,被玉娘拾起。韓玉娘被轉賣至瞿家後,瞿老丈知實情,憐而安置於尼庵,又遇老尼強令玉娘與一土豪成婚。玉娘遂逃出尼庵,途中遇李嫗,寄居其家,紡織度日。
程鵬舉乘機逃回故國,攜自繪的軍事地圖投奔抗金元帥宗澤,宋軍得圖,如虎添翼,一舉將張萬戶擊潰。程鵬舉以軍功任襄陽太守,思念玉娘心切,令家將趙尋持當年失散之鞋,往原地尋訪。趙尋遍尋不得,正要返回襄陽復命之時,巧遇玉娘。玉娘見鞋,悲痛萬分,突發重病。程鵬舉聞報趕至,夫妻雖得相見,但玉娘一慟而終,遂成永訣。
《生死恨》是梅蘭芳大師晚期代表作,取材明朝傳奇《易鞋記》(一名《分鞋記》)改編,於1936年2月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
這齣戲的編寫背景,是在1931年日本侵華,爆發“九一八”事變之後,梅蘭芳大師看到時局的混亂,及封建時代結束後,國內各種勢力的交織。身為當時的藝人代表,就選擇這樣的題材,抒發不願意做其他國家奴隸的情懷。劇中女主角韓玉娘即是如此,一生苦難,象徵當時廣大人民的遭遇;但她高尚氣節,卻是支撐她度過滄桑磨難的動力。
這齣戲的唱腔及編劇,即使到現在,仍非常新穎。梅大師為韓玉娘設計的唱腔,前半段是﹝西皮﹞,後面一大段是﹝二黃﹞,充分展現梅派的大方氣派,述說韓玉娘平凡中見偉大的生命特質。劇情為敘述性的,從程鵬舉與韓玉娘被擄為奴,到後面發生的種種際遇。
張萬戶為控制程鵬舉,遂將他與韓玉娘二個奴隸強行婚配,估算著他們成家後留在金邦,代代為奴。韓玉娘聽聞此事,憤怒卻也無能為力。但她外表柔弱,內在則是剛強的,所以,新婚第一夜就勸夫婿逃走。但程鵬舉誤以為玉娘是張萬戶安排來試探他的,反將玉娘所言,向張萬戶據實以報,致使韓玉娘被毒打一頓。之後,程鵬舉了解韓玉娘的真心,誤會冰釋,二人卻又被迫分離。
韓玉娘歷經被轉賣,又遇老尼姑擬騙拐嫁予土豪,幸於逃出途中,遇見善良老婦收留,認作義母,相伴以紡織度日。有一段韓玉娘機房織絹,唱述著自己的生平,唱腔非常好聽,膾炙人口,有﹝導板﹞、﹝散板﹞,接﹝回龍﹞,再接到﹝慢板﹞,是很完整的﹝二黃﹞唱段。但這齣戲演出機會不多,因為除了〈機房〉這場戲,其他場次多是過場型,戲劇性效果較低。
在韓玉娘至溪邊洗衣遇趙尋的那場戲,她得知是程鵬舉派人來尋,抱鞋痛哭失聲。那痛哭失聲時的一句唱腔非常難唱,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的演出,唱腔唱錯,繞啊繞的,不知繞到哪去,記憶非常深刻。當然,那次之後,我就不會忘記這唱腔。
最後一場戲,韓玉娘、程鵬舉相見,韓玉娘內心很多想法及思念,又憂慮自身病重無法與夫婿一起過生活。梅大師在此時設計﹝反四平調﹞,這唱段編排非常好聽新穎,是其他戲少見的。韓玉娘在這唱段結束,就昏過去了,再次醒來時,已神智不清說胡話。後迴光返照,安排四句非常感人的﹝散板﹞唱段,她就倒在程鵬舉懷中離世。《生死恨》以一生一死的悲劇為終,突破團圓結局慣例,增強戲劇張力,也提升了這齣戲的內涵。
在1948年,梅大師請到費穆導演將此戲拍成電影。我曾經看過此電影,梅大師當時很年輕,演繹落難的韓玉娘,穿著素雅的青衣褶子,十分雅緻好看。我第一次看到《生死恨》,是1982年在香港看到梅葆玖老師的演出,那時台灣沒有這齣戲的資料,那一天,我深深被劇情、唱腔感動,當時梅老師的嗓子堪稱完美。雖無機會觀賞梅大師的演出,但從梅葆玖老師的演出中,看見梅大師依不同的背景、環境及出身,為梅派戲曲的女性角色,細緻刻劃扮相及個性,為她們在舞台上塑造出獨有、美麗的藝術形象。
《奧瑞斯提亞》
阿果斯城守望人傳遞回特洛伊城被攻陷的消息。阿卡曼儂王帶著戰俘卡珊德拉凱旋歸來,接受克萊頓皇后熱情的迎接。卡珊德拉驚恐地唱出她預見的謀殺後,也跟著進宮。不久,阿卡曼儂王與卡珊德拉雙亡,克萊頓皇后和情夫艾吉斯圖斯隨後登場,炫耀戰果。公主伊蕾特克拉獨自撫屍痛哭,哀悼父親阿卡曼儂王。
十幾年後,奧瑞斯提亞在摯友皮雷狄斯的陪伴,潛回闊別多年的家鄉阿果斯。奧瑞斯在阿卡曼儂王墳前與姊姊伊蕾相認。為報父仇,奧瑞斯喬裝成旅人,向克萊頓皇后謊報自己的死訊,殺了艾吉斯。皇后發現旅人原來是奧瑞斯,哀求之下,仍死在親生兒子手中。皇后的鬼魂喚來怨靈,追趕奧瑞斯。
怨靈緊追不捨,奧瑞斯請求太陽神庇護。阿波羅指示他尋求雅典娜的護佑。雅典娜提議舉辦公審,聆聽雙方辯詞。怨靈堅持弒母應受懲罰,奧瑞斯則請求阿波羅為他作證。公審最後,雅典娜投下決定性的一票,宣判奧瑞斯無罪。重獲自由的奧瑞斯順利繼位,成為阿果斯的王。雅典娜說服怨靈接受贈予,怨靈轉變成福靈,全劇以一場歡愉的遊行及慶典作結。
(資料來源:當代傳奇劇場官網http://www.twclt.com/oresteia/story)
《奧瑞斯提亞》美國戲劇大師理查‧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執導,演出改編自希臘悲劇作品《奧瑞斯提亞》
摘錄自:《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作者:魏海敏/口述、陳慶祐 出版:積木文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