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京劇藝術展(2018/6/30~7/29)

京劇藝術展(2018/6/30~7/29)

by weihaimin

關於【策展人/策展理念】

台灣當代戲曲領域中,少有像魏海敏兼備傳統與創新的能量,並且在海峽兩岸已是發光發熱的傳統藝術明星…

製作全牆面魏海敏年表,由此窺見一位旦角在台灣的發展歷程,以及京劇在台灣的發展軌跡。

在每個年表的事件中,運用馬賽克的多變色彩創作更豐富的視覺感受,並引領民眾透過掃描QRcode的互動方式來更深入了解魏海敏的生平事蹟…

多媒體創作-邱垂龍

邱垂龍,1983年⽣,臺灣桃園⼈,臺灣藝術⼤學電影學系碩⼠,導演與攝影⼯作者。早先曾參與萬仁、林正盛、李崗等知名導演作品擔任要職,累積相當專業能⼒。2015年設⽴⿃啣影像製作有限公司擔任編劇導演,業務涉⾜影視、廣告、表演藝術相關各領域的影像製作。個⼈作品如《湯圓糰⼦》、《晴朗的⽇⼦》、《時光之絆》、《在湖畔》等屢屢獲得⽂化部⾦穗獎、電影優良劇本等邀約與肯定。此外個⼈之肖像攝影與錄像作品也曾獲得臺北美術獎、⾼雄美術獎等肯定,並持續在電影與攝影藝術的道路上探索前進。

【魏海敏的時間的臉】創作發想

設計立意

由魏海敏老師的生平故事檢視,最珍貴並且最富魅力的部分在於她身為演員歷程的種種演出機遇,包含《慾望城國》的敖叔征夫人(馬克白夫人)、羅伯威爾森執導的《歐蘭朵》、以及梅劇團的拜師等等。這些機遇由她個人的生命與靈魂時間軌跡,養成了老師至今豐沛的演員能量。

同時軌跡中最鮮明的,是京劇藝術裡的女性形象的提取。比方2015年在上海演出的「水袖與琴弦—京伶魏海敏邂逅青年音樂家」就可以看出,老師已將「京劇」、「美人」、「靈魂」在實驗走向的演出中,展現無遺。由魏海敏的「她」,在當代共同攜手再詮釋京劇藝術上種種「她們」,而成就獨特。

所以在多媒體影像裝置設計上,希望能提出六幀由老師在特殊時間點演繹過的經典角色或者本人的時裝樣貌,融合成一張立體三維空間的「魏海敏的臉」,經由觀眾在現場空間與這張「臉」影像的互動方式,臉逐漸產生變化,象徵觀眾重新走過魏海敏京劇名伶獨特的養成生涯,也看見這名女性自身成長的時間軌跡,一直來到現在。

角色暫列

0度:幼年的魏海敏(海軍服時裝或者小海光時期的穆桂英劇照)
30度:敖叔征夫人(馬克白夫人)的魏海敏
60度:台視國劇社的魏海敏
90度(正面):重拍魏海敏當下樣貌
120度:樓蘭女的魏海敏
150度:王熙鳳的魏海敏
180度:歐蘭朵的魏海敏

創作發想

以藝術家重新拍攝加上挑選過往老師影像紀錄畫面進行「再次創作角色」為目標,重新組構一張「魏海敏的時間的臉」。形式上,視覺會以一張魏海敏的臉置放在畫面中,正面(90度)是當下的臉正視觀眾,當觀眾身體坐上沙發,利用壓力變化與控制點,這張當下的臉會逐漸抽象成色塊線條,線條色塊被觀眾的步行拉扯至到60度或者120度時,臉則變化成1986年《慾望城國》的敖叔征夫人在空間中60度角的臉以及樓蘭女120度角的臉,以此類推。在質感上的呈現,也會因為不同時期的劇照的印刷成像的技術規格,呈現出不同的視覺風格,比方民國70年代的網版印刷的魏海敏的臉就大大有別於現在網路用數位檔案的魏海敏的臉。

聲音則考慮節錄該名角色的演出實況錄音,比方1971年在左營中山堂演出的穆桂英,可能是盤帶錄音的音質,放入現場準備給觀眾的耳機裡,同時聆賞並與影像呼應,體現老師經年累月演出在聲音上由不同媒材所記錄的時間標記。

攝影家-范毅舜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台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 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 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台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
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台北市立美術館皆收藏有他的攝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台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逐光獵影》、《山丘上的修道院》、《公東的教堂》、《台南》……等書。

自展示廳入口處開始,以其L型牆面進行擺放,精選25幅魏海敏所飾演的女性角色,在魏海敏京劇美學及范毅舜視覺美學的撞擊之下,角色的情緒從照片中活脫脫地跳了出來。
魏海敏與其所創造的10個女性角色,從眼神、肢體、個性到行當,透過范毅舜的鏡頭下,再次揉捏出人性的牽絆與糾葛,並首度融入在地文化,以嶄新的視角,呈現京劇與台灣文化之美。

展出內容包含魏海敏的成長紀錄、劇照、手稿、生活用品、簡報、書籍、畫作…等,並挑選魏海敏生活中常用的傢俱及用品擺設其中,進入展場便彷彿穿越魏海敏的日常生活情境,由淺入深出、抽象又具有詩意的方式,讓觀眾透過觀察、體會,用不同的角度解讀魏海敏的不同面向。

京劇所擁有的古典美學,對現代觀眾而言往往顯得神秘而艱深。
以靜態的方式呈現戲劇創作及演出後台的模擬情境,從京劇服裝、戲箱、武器展示架、演員梳化區、編導創作區等,揭示「京劇的裡裡外外」。

攝影家-劉光智

在業界已擁有二十年以上的豐富拍攝經驗 ,捕捉畫面注重美與力的表現,獨特的光影形象及原作再現,隱身於空氣中,留住每分每秒的剎那間,與時間一起呼吸,完美呈現對光的控制,是精練、是純熱的,也是視覺上的簡化,讓我們一起發聲對無限可能。在此次展出攝影作品,劉光智以魏海敏對於京劇的美學進行創意發想,將京劇造型與現代服飾與花藝結合,重現中國美人的婀娜多姿!

以魏海敏的臉部為基礎,透過攝影師—劉光智(K.C.)與魏海敏聯手攝影創作,將傳統的京劇之美融入現代的花藝設計,在視覺藝術的設計之下,打造別具魏海敏色彩。

透過紀錄片來深度了解魏海敏的表演、生活…等不同面向,一窺京劇名伶的戲劇生活的成長軌跡。
一部關於魏海敏的「藝術生命史」,從小海光、當代傳奇劇場到國光劇團,從導演—葉蔭龍的視角,與多年來共同合作的藝術夥伴對談的過程中,照見一位京劇名伶從東方到西方、從傳統到現代,跟著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一點一滴的成長淬煉。

紀錄片導演-葉蔭龍
1966年生,台大哲學系畢業

曾任:多面向藝術工作室攝影、導演 / TOGO雜誌社平面攝影 / 舞台影像設計
主要作品:

  • 「趕集:阿遠修理」導演(公共電視)1997
  • 「永遠的部落:賽德克的女兒」導演(公共電視)1997
  • 「大地的朋友:外面有天空」導演、攝影(公共電視)1998
  • 「請問貴姓」攝影(公共電視)2002
  • 「黑潮三部曲」攝影(公共電視)2002
  • 「希望工程」攝影( 慈濟大愛電視台)2004
  • 「我希望」導演、攝影(癌症希望協會宣導短片)2004
  • 「台灣優秀農業人員紀錄短片」導演、攝影(農委會農糧署)2005
  • 「大屯溪幸福農莊」導演. 攝影(國藝會補助 公共電視紀錄觀點)2007
  • 「遊牧與繁生」白雞藝術行動影像紀錄 2008
  • 「找–回家的路」導演、攝影(原住民電視台)2009
  • 「世界展望會兒童資助計畫短片」攝影 、 剪接(台灣世界展望會)2010
  • 「花蓮家扶中心募款短片」 導演、攝影(花蓮家扶中心)2011
  • 「法蘭克福紡織展台灣館形象短片」導演、攝影(台灣紡織綜合研究所)2011
  • 「感光.優」導演、攝影(優人神鼓 中光電基金會)2012
  • 「台灣黑狗兄」攝影(商業周刊 公共電視)2013
  • 「傻子的夢想」導演、攝影(2013新北市紀錄片獎)2013
  • 「邊境.編織」導演、攝影(2014新北市紀錄片獎)2014
  • 「南聲」導演、攝影(2015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影像競賽入圍影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