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公主米蒂亞
《樓蘭女》
樓蘭公主米蒂亞為了愛情,背棄父王與大宛王子頡生私奔,還親手殺害追趕的兄長。誰知多年後,流亡到敦煌的頡生為了攀附權貴、貪圖榮華,將改娶敦煌郡侯千金為妻,米蒂亞和一雙兒女則遭到敦煌郡侯驅逐的惡運。不甘丈夫變心的米蒂亞內心痛苦至極、憤恨難消,遂生毒計要報復頡生。因此遇到沒有子嗣而煩憂的大月氏國王正好來到敦煌拜神求子,米蒂亞送他樓蘭國王鎮國之寶─金枝葉,但要他保護她的安全,作為交換。然後她將浸毒的黃金冠袍作為結婚賀禮,說服頡生讓兩個親生兒女送去給郡主新娘,新娘穿戴後毒發慘死。她為了讓頡生痛苦一輩子,不惜狠心下毒手,手刃一雙兒女,鑄成人倫悲劇。
【戲曲簡介】
《樓蘭女》為當代傳奇劇場改編自希臘悲劇經典Medea的前衛戲曲,於1993年在國父紀念館首演。由吳靜吉擔任製作人,並邀請白先勇、鍾明德為藝術顧問,舞蹈界的林秀偉、舞台劇的李永豐與羅北安、京劇界的吳興國與李小平五人分工導演,對舞台肢體動作呈現,投入縝密的設計,創出新的劇場語言。舞台燈光委由劇場界的聶光炎設計,許博允為《樓蘭女》作曲,葉錦添為服裝造型設計負責人,集結華人創作菁英聯手出擊,掀起劇場界極大視聽震撼,音樂融合京劇唱腔與西域歌謠哀怨動人,視覺對比冷峻石窟與激情服裝牽魂攝魄,對女性意識及情感描繪至深,撼動人心至極。
1994年首演的《樓蘭女》,在國父紀念館中四場公演,吸引超過萬人欣賞,事隔十三年,這齣戲也成了『慾望城國』之外,觀眾詢問度最高的劇目。
2007年再度演出,除了保留葉錦添服裝與許博允作曲外,一切全新創作,包括:劇本結構將轉為儺劇形式,以敘述古樸而自由的方式進行,歌隊採儀式進行,舞台燈光將重新設計製作。首創之唱腔設計,彌補原來偏向話劇方向,而將形式轉為具遙遠的呼麥、西藏歌謠等聲腔,使其更符合前衛—東方戲曲的藝術風格。
【魏海敏‧她和她的對話】
《慾望城國》推出後不久,製作人林秀偉問我想不想接受一個新的挑戰,給了我希臘悲劇劇本《米蒂亞》。讀完本後,我無法認同米蒂亞那樣為愛痴狂的角色,因此沒有答應。直到1992年,經過《慾望城國》多場演出的歷練,以及和梅葆玖老師的學習中,開始對女性角色及戲劇有了些不同的體悟,兩種不同的思維在我面前展開道路:一個是“創新”,一個是“繼承”,那股熱情,激起我願意嘗試以創作為前提的新戲。
當我決定演《樓蘭女》時,也就是準備好把自己歸零。我可以在林秀偉的指導進行“想像”訓練,想像自己的身體是河流、是石頭、是動物、或是一棵樹,完全破除了我原本學習京劇的框架。米蒂亞那愛恨交織、令人窒息的原始感情表達,與講求唯美的京劇演出很不同。
透過每一個改變,使我開發出另外一個表演領域和感受。這是齣實驗性很強的戲,從頭到尾用許博允先生所創造的音樂貫穿,唱腔取材新疆西藏的歌謠,模仿他們的聲音,我們終於體會到,摒棄京劇所有熟悉的元素後,還能創作出另外一個作品;可見京劇果實之豐厚,才能開出來如此美麗的花朵。
發表至今24年間,總演出場次20場。24年的沉澱,角色卻益發鮮明深刻,情感依舊閃亮。
【精彩片段】
影片來源:傳藝中心NCFTA /影片來源:當代傳奇劇場《樓蘭女》1993年首演
【演出紀錄】
• 首演日期:1993年7月4日
• 演出單位:當代傳奇劇場
• 首演地點:國父紀念館
• 海外演出:新加坡、上海、香港
• 累積場次:20
【相關報導】
• 魏海敏 (2006)。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初版)。出版﹕積木文化。
•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2547
• 當代傳奇劇場官網http://www.twclt.com/medea/index
• 紀慧玲。1993-07-06民生報/標題:魏海敏 樓蘭女演技 穿透傳統 觸及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