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
《霸王別姬》
楚漢相爭,韓信在九里山設下十面埋伏,將項羽困於垓下。項羽突圍不出,營中聽得四面楚歌,疑為漢軍已盡得楚地,乃與虞姬飲酒作別,慷慨而歌,虞姬作劍舞,為免拖累項羽,先自刎而亡。
【魏海敏‧她和她的對話】
此劇源於《西漢演義》,齊如山為梅蘭芳大師重新編寫劇本,根據明人沈采《千金記》為底本,參考同治年間的劇目《楚漢爭》,改編為京劇歷史劇。1922年2月梅蘭芳與楊小樓在北京公演《霸王別姬》。梅大師為了演好虞姬,不僅專門請了一位武術老師,學習太極拳和太極劍,還練習了京劇中舞劍和耍劍的功夫,最後揉成了這一段﹝二六板﹞唱段加上﹝夜深沉﹞曲牌,虞姬手中寶劍上下翻飛,英姿颯爽。楊小樓為了吟唱「力拔山兮氣蓋世……」時如何加進身段,亦日夜苦思,終於想出「潑酒」這一妙招。一台好戲,除了好的劇本,更要有敬業的演員。《霸王別姬》遂成為梅派青衣的代表作之一。
我最喜歡虞姬的宅心仁厚。當我看梅大師晚年拍的電影,將虞姬塑造成對天下百姓充滿悲憫的角色:即使短短一段霸王困於垓下,虞姬舞劍自刎的情節,那訣別悲傷的情緒,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足以讓人熱淚盈眶。
我在小海光快畢業前,學校曾請來秦慧芬老師(梅蘭芳弟子)教演,年輕的我,還未能掌握虞姬深沉有次第的情感變化,現在看來,當時的演出就像白開水一般。
跟梅葆玖老師學戲後,再重新認識角色。梅派戲中的虞姬,是有見識、有智慧的成熟女子,沒有激情、誇張的動作,呈現出的是中性悲壯的氣質。梅老師扎扎實實的從眼神、動作一個個指導,點出每個身段背後所蘊藏的意涵,及這齣戲底層的精神所在。經過多次的演出,我逐漸體會到,為什麼梅派戲裡人物比較自然真實,對虞姬有了不同以往的體認。
在戲中,有一段南梆子,是在霸王戰敗歸來,醉臥在帳中,虞姬到帳外巡視,看著山河、星空,聽到了士兵的哀號,對照四周的慘烈環境,引起內在很大的悸動。想到跟隨出征的士兵,連年征戰,與父母妻兒分離,到底這場戰爭要打到何時呢?這種無奈,引得虞姬對戰爭的深惡痛絕,在這段口白中,我最喜歡最後兩句話:「千古英雄爭何事,贏得沙場戰骨寒。」
「寒」拖長音,猶如心在顫抖,非常淒美。緊接著聽到敵營楚歌,深知霸王大勢已去,最後含淚帶笑,為霸王舞劍一場,自刎明志,以絕項羽戀念。
虞姬與項羽,兩人間是互敬互愛的知心相惜,而不是纏綿悱惻的親暱,在舞台上互動看似有距離,其實,她時時以「眼神」表達關切與愛憐之意。她悲天憫人、善良仁厚,對夫君忠誠包容,一代美人香消玉殞,令人唏噓,也深感敬佩。
梅蘭芳大師為虞姬設計的服裝,魚鱗甲外罩斗篷,頭戴如意冠,嫵媚中帶著一股英氣。
和吳興國在法國羅宮前合影。
1994年8月,當代傳奇劇場應法國巴黎「夏日藝術節」之邀,於皇宮前演出《霸王別姬》。
【參考資料】
● 梅蘭芳(2014)。梅蘭芳回憶錄(上) (初版),第794頁。出版:思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魏海敏 (1996)。水袖與胭脂 魏海敏的舞台生涯 (初版)。出版﹕商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魏海敏 (2006)。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初版)。出版﹕積木文化。